全球动态:最早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外国记者
作者:钱国宏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暴行。当时,《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那么,谁是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记者?
长期以来,许多学术著作都说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弗兰克·提尔曼·德丁是最早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外国记者。因为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报道《所有俘虏均遭屠杀》,震惊了世界。但经仔细检阅与研究,德丁发表此文是在1937年12月18日(美国时间)。而在此文发表前3天即12月15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的记者阿契包德·特洛简·司迪尔就在该报上发表了题为《日军杀人盈万》的报道,该报道的副题为:“目击者叙述刚刚陷落的南京城‘四天地狱般的日子’,马路上积尸高达五英尺。”
(相关资料图)
这才应该是公开刊出的第一篇向世界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司迪尔是第一个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记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一方面进行有计划的血腥大屠杀,另一方面则对南京进行严密的新闻封锁。日军当局将南京城内的中国新闻传媒机构扫荡、破坏一空,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里不出外不进”,严禁一切中外新闻记者进出南京。同时,日军当局严禁向国际新闻界提供有关南京状况的任何信息。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成了全世界新闻报道的“盲区”和“孤岛”。为了欺骗世界、掩盖罪行,日本新闻传媒向全世界发出了“南京获得新生”“南京一片祥和”“南京人民喜迎解放、感激皇军恩德”的虚假消息。因此,在日军占领南京后连续数天,中国与西方新闻传媒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几乎没有任何报道。
在这极其危险的时刻,有20多位西方侨民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留在南京城内,设立“安全区”,救护中国难民。另有5名西方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留了下来。这5名记者分别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弗兰克·提尔曼·德丁、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阿契包德·特洛简·司迪尔、美联社记者查尔斯·叶兹·麦克丹尼尔、英国路透社记者莱斯利·C·史密斯、美国派拉蒙新闻电影社的摄影记者阿瑟·B·门肯。这5位西方新闻记者成为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者、见证人与报道者。
这5位记者目睹了日军攻入南京、连续数日对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疯狂屠杀的惨烈景象,却无法把这些南京的真相迅速报道出去。因为当时的南京已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电讯机构与设备。南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已被日军切断,他们只能前往上海。1937年12月14日,《纽约时报》记者德丁驱车离开南京前往上海。但是日军当局已颁布出城禁令,所以德丁的车到了南京以东约50公里的句容即被当地日军挡了回来。经交涉,日方允许德丁、司迪尔、门肯、史密斯等4位西方记者于12月15日乘美国“瓦胡号”炮舰离开南京前往上海。
登上“瓦胡号”后,德丁立即要求拍发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无线电新闻,却被以违反规定拒绝;同时登上“瓦胡号”的司迪尔在船上将采自南京的消息《日军杀人盈万》发给《芝加哥每日新闻》。50多年后,垂暮之年的德丁到南京访问,重提当年之事时,推测道:“可能他(司迪尔)塞给无线电发报员50元钱或其他什么东西……那时我年轻又是新手,而司迪尔是个行家,他抢先登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新闻。”
《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在12月15日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司迪尔实际上成了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人。司迪尔还以《太阳报》和《每日邮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向两报拍发消息,两报也分别以《地狱般的南京沦陷,记者离开时看到了残酷的大屠杀》和《我看到了300人被屠杀》为题,刊登了司迪尔的报道。
虽然两报用到了“大屠杀”和“屠杀”的词汇,且指出大屠杀发生地在南京,但毕竟未能完整地直接提出“南京大屠杀”一词。直到12月17日,“瓦胡号”到达上海后,德丁才将他的新闻专电拍发给《纽约时报》。该报在第二天即1937年12月18日刊登了德丁写的这篇报道,题为《所有俘虏均遭屠杀》,副题为:“日军在南京制造恐怖,平民也遭杀害,美国大使馆遭侵袭;蒋介石战术错误以及领导人逃离导致首都陷落。”由于《纽约时报》影响远比《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要大得多,而且德丁在报道中第一次使用了触目惊心的“南京大屠杀”一词,因此,这篇报道引起了世界舆论更强烈、更巨大的震动与反响。而此时距南京沦陷、日军展开残酷的大屠杀仅6天时间。
接着,有更多的西方记者报道了日军南京大屠杀。还有当时在南京城中的西方侨民,也以不同方式向全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