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圩伏击战,新四军“随机应变”夺胜利


(资料图)

1941年底,新四军二师六旅奉命率领十六、十七团到淮南津浦路东休整、作战,留下十八团归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建制。十八团转战安徽定远、凤阳、怀远等地的抗日前线,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给予日伪沉重打击。

1942年3月1日,十八团得到确切情报,驻永康镇的日军派出一部到水家湖据点领取军需物资,计划第二天从原路返回。十八团指挥员认为这是个歼敌的好机会,于是决定把柏家圩作为埋伏点,打一个伏击战,消灭这股敌人。2日拂晓,十八团团政委廖成美、副团长彭济伍率领4个连秘密来到上户陈村、柏家圩一带,设下了伏击圈。

上午9时许,据侦察员报告,敌人运输队由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组成,沿公路行进;与此同时,永康镇的敌人也已出动,赶来接应运输队。

十八团指挥员立即命令战士们准备战斗。当敌人运输队走到距伏击圈四五百米处时,突然停止了前进,派出几个侦察兵进入上户陈村探路。由于十八团战士隐蔽得好,敌人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便向运输队发出了“安全”信号,但敌人运输队仍然停留在原地。十八团领导研究后认为:敌人运输队没有发现有埋伏,却按兵不动,显然是想等待永康镇的日军赶来会合,但永康镇的日军只有一个中队,即使倾巢而出赶来,消灭敌人的运输队也是有把握的。于是,十八团指挥员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负责阻击永康镇来援之敌,一路负责歼灭敌人运输队。

下午2时许,敌人运输队终于看到了永康镇的日军发出了信号弹,于是急忙出发。但狡猾的敌人突然改变了路线,他们放弃公路,改为沿着一条小路行进。

针对敌情的变化,十八团指挥员果断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十八团的一个连从正面突然出击,把走在队伍前面的敌人全部消灭;正当敌人混乱之际,十八团的另一个连绕到敌人背后,向押运的伪军发起猛攻,很快歼灭了大部分敌人,并掩护运送物资的民夫迅速撤离战场。日军头目见状,只得带着残敌退到一个干枯的小池塘里负隅顽抗,被十八团战士团团包围起来。不久,副团长彭济伍率领两个排的预备队赶到战场,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最后的猛攻,很快消灭了残敌,并活捉了日军头目及翻译官。

永康镇的敌人听到枪声,加速向战场赶来,途中遭到十八团打援指战员的顽强阻击,在得知运输队已经全军覆灭后,只得拖着尸体和伤兵,狼狈窜回永康镇。

此战,十八团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俘虏日伪军30多人,缴获了掷弹筒1门,机关枪1挺,步枪30多支以及敌人运送的全部军需物资。此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津浦路西抗日军民的斗志,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办的《建军》杂志1942年第六期,详细报道了此次伏击战情况。

《人民政协报》(2023年03月16日第10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