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消息!在“方寸间”聚振兴大潮

香椿等特色种养、服装等来料加工、雕刻等传统技艺、摄影等新潮元素……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采访发现,因地制宜、多姿多彩的庭院经济,已成为当地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多元增收、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方寸间”做文章,于“细微处”聚大潮。2022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对发展庭院经济作出重点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作为鲁西产粮大市和劳务输出大市,聊城曾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聊城已在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上“走在前”。“以‘盘活闲置资源、盘活低效土地、盘活闲散劳动力’和‘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明确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规范化方向,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全力放大庭院经济带动效应。”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说。

“五条路径”发展庭院经济

抢抓春光,播种希望。日前,在东昌府区韩集镇环西新村,村民正在有组织地抢种香椿树苗。“这是我们实施的香椿芽庭院种植入库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利用村内600余户闲散宅基地发展香椿芽种植。村委会统一发放树苗,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售卖,3年后树苗收归村集体统一销售。预计每户年增收1000元,村集体收入年增收2万元。”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邓晓珍介绍。

庭院美景,也成卖点。在开发区北城街道李东楼村,有一处摄影庭院成为“网红”打卡地。“90后”摄影小夫妻在聊城市区经营儿童摄影店,回村投资十几万元将老宅改造成“沉浸式”摄影庭院,庭院特色和周边的春种秋收等乡村美景,成为吸引客源的独特法宝。“乡村的特色资源,让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收益也是之前的好几倍。”店主李文正说。

路径多样,殊途同归。“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目的,与当地的区位条件、特色产业等相结合,聊城已在实践中找到了发展庭院经济的‘五条路径’。”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说。

特色种植。选择适宜性农产品种类,不与大田作物争地,农户充分利用自家空地有选择地加以种植。特色养殖。利用独特的禽畜种质资源和门前屋后相对充裕的庭院空间,发展庭院式、小规模养殖。特色加工。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庭院建立加工作坊,发展特色食品、传统手工业、文创产品等加工业。生产生活服务。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设立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特色休闲旅游。根据发展农家乐、民宿、摄影等需求对庭院进行改造,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四大支撑”搭建发展平台

东昌府区堂邑镇,有“千年古镇、葫芦之乡”的美誉。该镇农民通过种葫芦、卖葫芦、开发葫芦雕刻工艺等,带动5000多农民在葫芦产业上增收致富,年产值已然突破7亿元。

走进该镇路庄村,宛如走进葫芦的海洋:房顶上、空地上,堆满或挂满晾晒的葫芦;庭院里、民房里,农民手艺人在专心致志地为葫芦去皮、分拣、再刻上图案和文字;沿街店面里,客商川流不息,一笔笔交易就此达成……

“难得葫涂”,就是路边一家葫芦工艺品小店,店主是返乡创业的“90后”莫俊玲。“这边摆放的是传统的葫芦制品,包括葫芦雕刻和葫芦手串等;这边摆放的是咱结合葫芦工艺的文创产品,比如木制戒尺加葫芦吊坠、葫芦三字经系列等。”看着自己创新的十几款产品,莫俊玲脸上写满笑意。

“蓬勃发展的庭院经济,近年来为堂邑葫芦产业注入新活力。”同行的聊城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鸿雁说,“聊城在实践中注重做好平台搭建、专业服务和政策支持等工作,将农户家庭聚合形成产业规模,提升庭院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稳定增收。”

——产业平台建设。零散发展的庭院经济,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在数字平台、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多元销售等方面搭建发展平台,支撑庭院经济的持续发展。

——服务体系建设。庭院经济发展乡村特色种养业,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支撑,建立统一的种养技术标准,强化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支持,塑造区域公共品牌等。

——要素体系建设。配齐人力、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通过优化盘活等举措,激励农民乡村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大学生、军人、乡村工匠等发展庭院经济。

——政策体系建设。加强“齐鲁富民贷”等乡村振兴领域金融产品扶持,做好特色庭院经济项目储备,引导衔接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庭院经济多点布局、特色发展。

“三个盘活”放大带动效应

“中国轴承保持架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东昌府区郑家镇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大镇。走进该镇苇元村,农户院落里会不时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村民于中波介绍:“村里有将近90户在院里加工垫圈等产品,自己忙不过来还带动附近村民来就业。”

在这里,一个庭院就是一个企业。“年收入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元。为推动庭院经济发展,郑家镇全方位提升村庄道路承载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还通过组织划片生产、签订村规民约等方式规范生产行为。”镇党委书记姜志建说。

小庭院带动大就业,土地怎么种?郑家镇又创新推出“庭院经济+土地托管”模式。春耕时节的田间地头,却不见农民劳作的身影,灌溉、追肥、植保等完全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操作。“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村民托管种植2000多亩土地,既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温集新村党委书记温德银说。

郑家镇的探索,在聊城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鸿雁看来,体现了聊城发展庭院经济的思路:“宅基地、承包地和劳动力,是当前农村最主要的资源。而这三类资源普遍存在多数闲置、低效利用、低端就业等状况。发展庭院经济,恰是盘活这三类资源的有效抓手。”

在实践中,聊城通过“三个盘活”,有效放大了庭院经济的带动效应。针对闲置庭院,既可“自种自养”,又能“对外出租”,特别是对困难群体,乡村振兴专职联络员牵头帮其转租自家庭院。针对低效土地,大力推动土地规模化整合,培育种粮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种粮。针对闲散劳动力,立足庭院经济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实现就近高端就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