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递!18年来,新疆累计增殖放流近300万尾新疆大头鱼—— 拓宽“水中大熊猫”的回家路


【资料图】

近日,“2023年新疆大头鱼增殖放流项目克孜尔水库放流活动”在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水库举行,此次增殖放流新疆大头鱼幼鱼3万尾,平均体长7厘米。全疆连续18年开展此项工作,在克孜尔水库、博斯腾湖等水域,近300万尾新疆大头鱼重回“故乡”。

新疆大头鱼是扁吻鱼的俗称,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998年收录于《中国动物红皮书》(鱼类),属极端濒危物种。它和大熊猫、中华鲟一样珍贵,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生态价值。

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蔡林钢介绍,2003年,该所决定开展新疆大头鱼人工繁殖工作,通过对野生新疆大头鱼生存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博斯腾湖已经没有原生代和子一代苗种的痕迹,只在克孜尔水库发现了数量很少的野生新疆大头鱼。“水利建设和农业灌溉对野生新疆大头鱼的生存环境影响很大,调查结果说明,新疆大头鱼的生存板块已经压缩到很小的范围了,假如不立刻启动保护和人工繁殖,这种濒危物种10年就会灭绝。”蔡林钢说。

2008年,阿克苏地区正式批准建立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重点进行新疆大头鱼的科学研究,对其进行收集、驯养、人工繁殖、增殖放流及巡河执法等工作。58岁的陈少平是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中心保护管理站的水产工程师,2005年至今,他从事新疆大头鱼人工繁殖工作已有18年,经他手繁殖成功的新疆大头鱼数以万计。“这就是马上要放流的鱼,这批鱼是2022年4月15日人工催产,4月18日产卵,4月23日出的鱼苗。到现在已经1岁了,这里大一点的已经有9厘米长了。”在管理站的车间里,陈少平指着鱼苗向记者介绍,新疆大头鱼保护基地在全疆共有4个,对该鱼种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比吐拉·毛拉吐地是新疆克孜尔水库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拜城)干部,今年是他在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他介绍,新疆大头鱼自然寿命在30年左右,生长缓慢,长到3公斤最少需要10年。通过不断努力,如今克孜尔水库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里面的新疆大头鱼大的6-7公斤,身长80-90厘米,巡逻时也能看到20-30厘米的鱼体。

陈少平说,每年的6月6日“放鱼日”已然约定俗成,全疆各地通过开展增殖放流以及相关渔文化、科普、环保等宣传教育等活动,提升公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科学认知,营造全社会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浓厚氛围。

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艾则孜·沙依提说:“这几年我们加大力度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及原种保存等工作,努力重建和恢复新疆大头鱼野生种群。该鱼种的增殖放流工作一年两次,主要范围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中游、下游,以及部分塔里木河流域支流。下一步,我们计划对南疆适合新疆大头鱼生存的水域进行调查论证,为新疆大头鱼在南疆范围内‘争取’更多栖息地。”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新疆大头鱼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新疆大头鱼生物学研究、人工繁殖实验和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自捕捞新疆大头鱼的行为,使全社会都能自觉地担当起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责任。”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阿不力米提·托合提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