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人农场里的“黑科技”|即时看

活动现场展示的小麦收获环节无人驾驶作业。 姚彬 摄

40余台套智能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机收减损效果演示、智慧管理平台即时监测、高质量播种、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等智慧场景一一呈现……智能化农机装备带来的“三夏黑科技”,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惊叹连连。

这是记者在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看到的场景。近日,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暨新技术培训班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等单位共同主办,旨在展示国内领先的农机智能装备,推广最先进的收获、播种、秸秆处理等新技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用“掌上种田”实现作业智能化

远观无人农场作业演示区,数台智能农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打捆、耕整、播种、植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十分默契地完成了无人农场的各类农事生产演示。

近看这些“大家伙”,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技术人员通过掌上设备远程发出指令,智能农机便开启了集群化无人作业模式。据介绍,这些农机配置无人驾驶系统后,不仅实现了自动出入库、智能规划路径、双机协同、机具自动控制等功能,还通过智能传感、远程通信等技术应用,实现了对田间障碍物的自动识别、自动躲避,让传统的“三夏”生产科技感十足。

潍柴雷沃技术人员王辉介绍:“即使我们人不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无人操作。用我们的手机APP设定好作业速度、作业路线等参数,就可以进行无人化耕种管收等操作。而且,有了智慧大脑做帮手,新机手也能很快成为‘老把式’。”

一方面是现场无人作业演示,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在无人农场的背后,实时显示各类作业数据的潍柴雷沃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也吸引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原来,每台无人驾驶农机上都装有智能监控、作业质量传感器等设备,集成作业监控、植保、土壤、气象、虫情等数据,回传平台后,经过大数据分析和结合区域农艺特点,为农场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实现由“靠天收”向“慧种田”的转变。

据悉,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的智慧农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国产高端智能农机的加快投入使用推动了粮油机收减损和单产提升,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快速发展,我国农机安全性能和机手安全操作越来越规范,农机作业质量稳步提升。

用“高效减损”带动粮食多增收

减损就是增产。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相当于新增300万亩面积的产量。

机收减损,一靠装备,二靠技术。在现场用手机作业的农机手丁延俊现身说法:“我驾驶的是新买的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智能识别系统能够保障作业高效可靠,抛洒率少,粮食清选也干净。在驾驶过程中,要根据小麦成熟度合理控制收割速度和割台高度,提高收割质量,争做减损先锋。”

据介绍,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配装自主研发的三段式单纵轴流滚筒,让麦穗喂入更加顺畅,脱分速度更快,收获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采用双层往复异向振动筛,清选面积大,抛洒率低,清洁度也更高,能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辅以强劲动力带来的高效优势,成为机收减损“领跑者”。

机收减损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围绕提质减损,力促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多项技术专利,创新优化清选、脱粒系统等多项减损关键技术,以及采用无人驾驶、智能监控等智慧要素,为颗粒归仓提速减损,以科技“硬支撑”护航颗粒归仓。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站长刘恒新介绍,2023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的主题是“机械化智能化推动粮油经产能提升”,其中涵盖粮油作物提单产、扩面积、减损失、防灾害等机械化技术,是一次绿色智能高效增产技术装备的集中展示。

作为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已连续多年成规模地组织机收减损活动。“今年,山东将继续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力争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5%以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王乃生说。

用“精细播种”挖掘增产新动能

在播种作业演示区,由潍柴雷沃CVT拖拉机和玉米精量播种机组成的无人化播种组合率先亮相。“新款的播种机械每一行的播种设备都可随地势自主调控,做到了播种均匀、行距播深高效一致,能够有效保证出苗率。”现场专家赞誉道。

随后,雷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气吸式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作业演示,展示了4行大豆2行玉米同播作业效果。通过此款产品的精准作业,能够为实现“一田双收”奠定基础。“我们先后展示了指夹式、气吸式玉米播种机以及大豆玉米4+2复合播种机等最新机具,呈现了多工况下‘潍柴雷沃拖拉机+机具’高质量播种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推进高端播种机推广应用。”潍柴雷沃易田科技副总经理刘超说。

近年来,在粮食增产增收方面,机收减损、间作套种、烘干处理多种方式正逐步走向成熟,播种作为“耕种管收”全环节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增产潜力巨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栽培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法宏认为:“粮食作物经常是‘七分种、三分管’,因此,大力推广高端播种机具,特别是具备复合作业、精准作业能力的机具,是未来推动粮食增产增收的一条主要技术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