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 擦亮大蒜富农产业金字招牌

近日,在第40届意大利国际果蔬展览会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大蒜赢得欧洲客商的广泛好评,并初步达成出口订单。其中参展企业开封金杞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潘安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与意大利、西班牙、印尼、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商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农产品1万余吨。

代表杞县大蒜远渡重洋,来这里参加展会的两家企业,正是近年来杞县县委统战部大力扶持的众多大蒜企业中的代表。

从种植、收获、交易,到仓储、深加工、研发等大蒜产业的各个环节,杞县充分发挥统战作用,助力这个强县富农产业做大做强。


(相关资料图)

20多年来,杞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守带领群众致富的初心,一任接着一任加油干,不仅让早已融入杞县群众发展血脉的小蒜头种植面积从当初的20万亩稳步增至70余万亩,而且发展成种植、仓储、交易、研发、深加工的百亿元全产业链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蒜之乡。

作为豫东最大的大蒜交易场所,杞县大蒜交易市场每天热闹非凡,农民从地里拉来刚收获的蒜头,满载着丰收的幸福喜悦前来交易。“林老板,你看看我今年的蒜品质咋样!”拉来满满一机动三轮车的大蒜,杞县苏木乡的大蒜种植户张俊才向蒜商林俊英炫耀着个大周正的大蒜,满脸的自信。“大蒜好不好,看一眼就知道。今年的品质又提了档次啊,老张。”林俊英看着这车大蒜,打心底喜爱。作为杞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林俊英,当然不会亏待老客户,价格很快就商量好,8.6元一公斤的收购价让张俊才脸上笑开了花。

“为了让农民的大蒜卖个好价钱,交易市场的各个商家都会积极邀请或对接外地信誉好、实力强的客商前来收购,让蒜农获得更高的收益。”杞县大蒜交易市场负责人张开民告诉记者。

在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展厅,新鲜生蒜发酵制成的黑蒜酸甜软糯,是这里的“明星产品”。

“经过60天到90天的高温发酵,大蒜产生褐变、熟化,变成黑蒜,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是原来的数倍。”该公司销售经理程传龙说,从“论吨称”到“论克卖”,从“白”到“黑”,一头大蒜的价值跃升了5到10倍。

程传龙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黑蒜主要以云南独头蒜为原料,考虑到运输和原料成本,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的积极运筹下,公司正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用本地多瓣蒜做成黑蒜。

“近年来,杞县统战部发挥凝心聚力、联系广泛的优势,促成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成教授工作站、大蒜研发中心、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研制黑蒜、大蒜精油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从而实现大蒜从调味品到食品、保健品的全产业链生产。”杞县农产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做大做强资源优势,杞县先后培育了80多家深加工企业和200余家大蒜贸易企业,有9家出口企业获得了GAP认证,成为全国重要特色农产品产地,蒜片、蒜米、蒜粉、黑蒜等系列产品远销印尼、美国、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南美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5.15亿美元,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

高品质的杞县大蒜加上电商的助力加持,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拼多多大蒜交易量前10名商家中有9家杞县经销商,淘宝有5家。”杞县电商办有关负责人说,杞县年网络销售大蒜最高可达11万吨,交易额超5亿元。

“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杞县调研后,强调杞县大蒜要向‘食字号’‘健字号’‘妆字号’产品进军,做足做透农产品深加工这篇大文章。”杞县新联会会长黄学民兼着杞县大蒜行业联合会的副会长,对此深有感触。20多年里,他不仅见证了杞县大蒜产业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还通过自身影响力,让杞县大蒜走得更远更广,为扩大杞县大蒜知名度忙碌奔波。

“杞县统战部门在大蒜产业各个环节的努力,目的就是让群众受益。河南省唯一的大蒜及大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杞县,实现了大蒜‘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定价收购+全网销售’‘八个一批’带动……多种联农带农模式,确保了销售有订单、增值能分红;已带动全县4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拥有冷藏企业200多家,年储存能力超100万吨……”杞县县委书记戴继田俨然也已成为大蒜产业化的“行家里手”。

《人民政协报》(2023年06月30日第05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