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大象日 保护大“朋友”

2021年,在中国云南栖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引发全民观象热潮,让世界看到中国多年来为保护大象作出的努力。


(资料图)

今年的8月12日,又迎来了第12个世界大象日。这个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身处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

目前,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非洲森林象则是极危物种,意味着灭绝的风险极高。

专家指出,影响大象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类的象牙贸易;二是栖息地的急剧减少。

大象是典型的草食动物,由于体型大,大象每天的食草量、生存所需的活动面积也大。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以及适合大象群居的栖息地急剧减少。

以我国为例,在7000多年前,河北张家口地区有大象生存;在4000多年前,我国河南地区也曾有大象生存;到了三国时期,曹冲称的大象就是本地大象;唐宋时期,我国华中、华南地区都有亚洲象分布;直到明清时期,亚洲象才退居福建南部、云南一带。不难看出,亚洲象的生存空间被日益繁盛的人类活动不断挤压。

据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立介绍,目前我国野生大象现在只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八个区县,主要是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

在全球大象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云南作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唯一栖息地,过去近40年间,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从150头左右增至360头左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更记录着当地政府和百姓在保护亚洲象这条路上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但与此同时,人象冲突也较为频繁。

张立教授团队研究显示,由于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入侵了原来的原始森林,亚洲象的活动面积减少。从2000-2019年近20年的时间里,亚洲象在西双版纳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了40%以上。

但由于我国保护政策深入人心,没有人再去猎杀大象,大象的种群数量又在稳步地增长。两种因素叠加之下,造成象群向外扩散,寻找新的适宜栖息地。

为此,近年来,云南多地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以西双版纳州为例,2010年开展亚洲象保险试点,2011年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且理赔标准逐年提高。

此外,云南多地已开发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人工、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方式监测亚洲象的活动,并以App、社交软件、广播等形式及时对民众进行预警;再加上防象灯、避象亭等设施,有效减少人与亚洲象的接触,切实降低了人象冲突中的人员伤亡。

除了补偿等措施,在张立看来,缓解人象冲突的长久路径,是帮助当地老百姓找到新的生计,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吸引、鼓励他们加入濒危物种保护行列里来。例如,他们团队帮助保护区周边百姓发展农业种养业,推销西双版纳的有机蜂蜜,从而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此外,张立特别提醒,虽然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并不要近距离围观大象,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大象认为你的行为对它造成威胁,做出踩踏、驱赶的行为。

《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10日第06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