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希望“益”同迈向新生活
洪水过后,吉林省舒兰市积极组织力量重建受损房屋。 新华社发
连日来,京津冀和东北洪涝受灾地区正在全力以赴加紧灾后重建。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纷纷行动起来,开展积水排涝、灾后清淤、饮水安全、防疫消杀、物资捐赠等服务工作,助力受灾地区群众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早日重返家园。
(相关资料图)
在泥泞中开启重建
洪水退去后,昔日整洁的街道被一层厚厚的淤泥覆盖,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小柳村一下变了样子。眼前是一场恢复重建的重大考验,所有人都在抢时间。
“各家各户先把自己家里的淤泥清出去,从小道铲到主干道上,之后再清运干净。整个清理过程,单靠一家一户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所有人合力来干。”8月25日,记者联系上小柳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城时,村里基本完成了整体清淤工作,当初因洪水转移安置的大多数村民已重返家园。
“村党支部一声招呼,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纷纷响应,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里参与灾后重建,很快就集结了百余名志愿者。”李玉城说,洪水过后,大家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清淤、消杀、发放生活用品,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之后就睡在村委会,这是小柳村党员突击队灾后重建的日常。
入秋后,暑气难消,户外作业依然是种煎熬。清淤工作中,年轻人担起“领头羊”的角色,一些年事已高的老党员也不甘人后,主动奋战在一线。淤泥裹着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裳,可每个人都干劲儿十足。
李玉城说,这些日子以来,他和队员们一直忙着灾后清淤、修复受损房屋、统计受灾情况、调配救援物资……每个人脚步不停,不畏艰辛、不计付出,都希望小柳村早日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就在村民们积极展开自救的同时,各界的爱心援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更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洪水过后,电路受损。不久前,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捐赠了20台发电机,解了燃眉之急。”李玉城介绍,刁窝镇政府为此专门协调了专业的电力技术人员,帮助小柳村安装了发电机,供有需要的村民轮流使用。
目前小柳村488户村民陆续返乡,在了解到大家面临生活物资缺乏的困难后,8月24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紧急送来“赈济家庭箱”,箱内装有大米、食用油、被子、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可保障村民们一周的应急所需。
记者了解到,本轮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社会爱心力量,已向北京、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福建受灾地区支援2.37万只“赈济家庭箱”等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洪水退去,创伤仍在,家园的重建依然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有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还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去创造。”虽然身上担子很重,但李玉城话语坚定。
以工代赈调动积极性
为加快受灾村庄淤泥、垃圾等清理工作,支持受灾严重的村庄恢复生产生活,近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河北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多家爱心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洪涝灾害救援“重振家园—以工代赈”项目,支持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清理家园、恢复生产生活,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到清淤工作中并给予补贴,增加农村群众收入。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优先考虑受灾严重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支持清淤工作任务重、需求紧迫的村庄开展灾后重建。目前,项目已募集资金2060万元,累计支持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张家口市的14个区县412个村庄开展以工代赈项目,通过补助村民投工投劳以及补贴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等方式,支持开展家园清淤恢复工作。
在此次洪灾中,保定市涞源县南马庄乡向阳会村一条村内道路被冲毁,流过村庄的河流把连通两岸庄子的桥也冲没了,临河的几处房屋损毁严重,沿河公路上沉积着厚厚的砂石。
受益于“重振家园—以工代赈”项目,向阳会村迅速组织村民清理砂石,修复村内道路,搭建临时过河桥。
除“重振家园—以工代赈”项目外,结合受灾区域实际需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日前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联合发起“小红花温暖家园计划”,首批投入3000万元,助力村镇(社区)开展灾后排水、清淤、消杀等生活环境恢复,为投工村民予以补助,并对村镇(社区)内的困境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给予服务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工代赈”首批试点也走进涿州市与保定市顺平县的4个受灾村落,帮助受灾家庭切实受益。
此次红基会“以工代赈”项目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本村清理、重建和生产恢复,开展积极自救;二是支持乡村配置设备设施,助力恢复重建与开展生产,并使乡村长期受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以工代赈”既可以发挥村民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提升自救意识,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收入减轻受灾家庭经济压力。此外,项目为乡村提供的设备设施将帮助村集体长期增收,为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提供帮扶。
多方助力重返家园
灾后重建不仅是道路清淤和基础设施的修复,更有对群众生活的关怀。日前,在爱德基金会的协调下,一批粮油和工具发放至河北省涞水县龙门乡与其中口乡,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食物保障和灾后恢复支持。同时一批消毒用品也运送至易县桥家河乡桥家河村、寨头村和口子村等6个村,帮助村民们在家里进行消杀,防止病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爱德基金会还在黑龙江和吉林等东北地区开展驰援洪涝灾区工作,向黑龙江省尚志市、齐齐哈尔市以及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等地运送和发放多批应急食品、个人用品包、救生衣、雨鞋、被褥等援助物资。
截至记者发稿,爱德基金会携手多地合作伙伴,筹集善款2700余万元,根据京津冀、东北等洪涝受灾地区群众最新、最迫切的需求,提供多批用于应急及恢复重建的物资,并开展相关过渡安置服务,力求在细微之处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需。
据悉,爱德基金会接下来将重点关注灾后重建需求,计划为受灾村庄及村民提供粮油食品、小家电等过渡安置物资,以及帮助他们进行小型基础设施恢复、生计支持等重建与发展工作,让受灾村民早日重返家园。
随着京津冀及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洪水退去,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救灾救援工作也转向灾后重建方向。除了此前向受灾地区提供抽水泵500台、消杀弥雾机230台以及清淤工具外,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一步将聚焦低收入家庭,制定“一户一档一策一帮”的精准服务计划,提供持续性的社会服务,着力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抗灾能力。同时,还将继续链接更多社会资源用于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有力的物资支持。
8月24日,在“驰援北京抗洪救灾捐赠仪式”上,中国节能协会号召18家会员单位向北京受灾地区捐赠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163台套、电暖器100台、水泵1200台、热力膨胀阀100个,以及维修技术支持若干,总价值约400万元,将有效解决北京市农村地区受灾居民清洁取暖设备的备用机以及维修配件短缺问题,保障北京市有取暖需求的农户今冬正常取暖。
面对洪水退去的家园,凝聚风雨同舟的力量。灾后重建工作虽然充满困难,但无论是政府部门、公益组织还是爱心志愿者,都在携手并肩、团结协作,努力为灾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