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商业要把握好三个关键


【资料图】

前不久,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按照《计划》规定,商务部同有关部门将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确保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县域商业“领跑县”,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实现良性循环。

从现实来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县域,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城。县城既连接城市和乡村,也联通工业和农业,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计划》的出台对县域商业乃至全国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笔者以为,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点。首先要结合县域发展水平做好规划。推动县域商业发展,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挖掘县城、乡镇各自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就具体县城而言,市场培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其流通、消费链条也相对较完整,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其区域内的乡镇和农村来说,在优质农产品等资源供给上就有明显优势。但与之相比,一些县城商业发展根基不牢,资源禀赋尚未被充分挖掘,在产业发展上步子就不可迈得太快。

其次要做到供需相匹配。目前来看,虽然城乡差异在缩小,但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仍然有差距。县域商业的发展,应该从供给契合需求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县域居民的实际需求,多从提升消费体验、提高生活品质入手,不盲目、不自大。

最后要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前县域商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乱象,尤其在农村地区较为明显。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山寨商品”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流向农村地区,侵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好县域商业,需要有关部门切实发挥监管作用,阻断各类假冒伪劣、仿制产品流入农村市场,维护好农村消费市场秩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