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资讯】吴志明委员: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农村用地难”?


(相关资料图)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高志民)你见过基本农田“围屋”“围村”“围城”“上山下海”等现象吗?“农村用地难”难在哪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吴志明见面就问记者。

“我国山区面积大,单块面积平均0.32亩,破碎化严重。有的省份90%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为完成任务,一些地方强行将房前屋后、周边零星耕地甚至25度以上山地都划入基本农田。”经过在基层深入调研,吴志明发现,由于划定比例过高且占用要求过严,大量县道、村道、国道等农村民生公建项目难以避让,此举增加了自然资源部门的执法难度。

“粮食作物收益远低于经济作物,水稻每亩扣除农资、用工成本至少1000元,效益不到200元。由于化肥、农资等居高不下,即使加上耕地种植补贴,碰上自然灾害可能赔本。而茶叶、菌菇等经济作物每亩收益1万元以上。作为农民,你种粮食还是茶叶?”吴志明调研发现,根据“进出平衡”要求,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可由于缺乏规模效益,难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耕地撂荒和粗放化利用严重,降低耕地质量。有些地方政府为求平衡,雇人耕作或向农民集体支付管护资金,但短期耕种后依然撂荒,造成较大资金浪费和财政负担。 吴志明认为,应从群众利益出发综合施策,采用经济弹性手段,引导农民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基本农田保护要刚柔相济。建议降低划定比例为《土地管理法》规定的80%。”吴志明认为,允许地方根据实际定期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扩大允许占用项目范围,提高占用代价,对难以避免占用或避让成本过高的线性民生公建项目,可大幅提高补划倍数和耕地占用费。

“严格审慎进出平衡实施,系统考虑乡村振兴和耕地保护,运用经济手段柔性方式引导,避免拔树种粮等行政手段,提高种粮积极性。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营销帮助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说到这里,吴志明委员语气沉重。

“允许以居住权或租赁权登记农房引入社会资本,允许城市居民对继承宅基地翻建改建综合利用。”吴志明特别建议,尽快批准国土空间规划,增加过渡期规划弹性,开发边界适当扩大规模和布局调整,向乡村振兴倾斜。

关键词: 基本农田 农村用地 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