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三同”日记丨朱家村的“致富路”
本报“三同”四川小分队 许水涛 张丽 韩雪 孙权 许义甫
早晨6点,天蒙蒙亮,朱家村8组村民张红已忙起了早饭,厨房里弥漫着饭香。她今天要做近10人的饭菜。只见电饼铛里煎着茄饼,柴灶锅中炒着蔬菜,燃气灶上还煮着米饭,灶旁摆放着液化气罐。她说,平时人少时主要还是用燃气灶做饭。在村道上,可以看到在逐组铺设的燃气管道。
【资料图】
听村里老人说,环绕朱家村的大山,原来是秃的。山上的树,几乎都被村民砍伐用于烧饭盖房,连树根都被刨出劈成木柴。而今,村里人大多用起了天然气,盖起了砖瓦房。当地政府用无人机播下树种,秃山又变回了青山。四处望去,“裹”着朱家村的群山,一片郁郁葱葱。
沿着朱家村村道走上一圈,会发现,这条村道不仅串联起朱家村一组组分散的农户,还串联起一块块绿油油的梯田。高低错落中,小麦已抽出果穗,核桃树刚吐出果实,樱桃熟满了枝头……临近村道还分出一条条岔路直通梯田,这是机耕道,驾驶小型机动车辆和农业机械可以直达梯田。
核桃产业是朱家村的主要产业之一。朱家村第一书记吴俊辰上任不久后,发现村里的核桃树存在挂不住果、果肉干瘪等问题,产量和销量都受到影响。于是,他通过广元市政协协调引进嫁接技术,让朱家村约3000亩的核桃品种改良为广丰,品种得到优化、产业得到升级。
朱家村7组脱贫户赵长君,曾因自己左眼失明、女儿残疾等原因致贫,如今,他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获得一份收入保障。他家的核桃树今年3月已完成品种改良,明年将挂果。谈及自家又将增加一笔收入来源时,赵长君笑了,神情中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路通而畅,方便了大多劳动力走出村。如今,朱家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地务工所得。小吴书记说,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产业致富效果,留住本地劳动力,吸纳外地人才,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路。
小吴书记介绍,朱家村一共1500多人,长年留守朱家村的村民只有六七百人,大多是老人。朱家村监测户陈显华,在外地务工时意外左腿致残,现独居家中。我们探访他家时,他正在看电视。而看电视、刷手机,是村里老人农闲时分的常态。
如何让朱家村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富起来?随着朱家村的基建和产业建设有了一定成效,小吴书记对如何让留守村民“闲而不闲”有新的想法。
“我想过段时间把村里的龙灯队重新组织起来。”在朱家村村委会的文化活动室中,小吴书记指着一组舞龙道具说。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先召集几位有时间有精力的骨干成员,带动一些有潜力、感兴趣的村民参与进来,逐渐丰富更多村民的文化生活,再开出一条精神富有之路。
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小吴书记深谙其理。这两年,他和村干部组织推出朱家村村民道德实施积分方案,5大类20小项,激励着村民们的精气神。“我们每年准备60套慰问物资,用于支持与奖励敬老爱幼、爱护环境等有着良好道德的家庭。很多村民都争做‘获奖者’。”小吴书记不无自豪地说。
走进村委会的小院,二楼墙体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字分外醒目。走到山腰的晾晒场,文化栏里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话语承载着朱家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美好期望和坚定信心。顺着小吴书记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朱家村的全貌,也仿佛看到朱家村通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