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入高校,提升“就业力”—— “公益未来”助大学生创造美好未来

“此次实习体验让我意识到需要尽快练就自己的职场必备能力,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后少走弯路。”参加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2022公益未来·中西部青年就业支持项目”实习体验后,四川大学大二学生张鑫泽说。


(相关资料图)

该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22年发起,为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的2126名学生提供了系列就业主题课程、8场线下职业交流沙龙、实习体验等赋能活动。

近期,2023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在京启动,项目将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就业力课程,通过搭建大学生直接到乡村的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将理论课程更紧密结合实际场景,推动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贵州财经大学学生胡玥今年上大四,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她觉得就业是挺遥远的事,对未来有点迷茫。

胡玥偶然间得知“公益未来·中西部青年就业支持项目”开设了线上培训课程,抱着试试的想法去上了几次课,结果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说,不要随大流,要结合国家大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她感觉到,这些课程是“雪中送炭”,让自己逐渐有了职业规划的意识。通过课程,她还学习了简历制作、面试等实用技巧。

胡玥所参与的“2022公益未来·中西部青年就业支持项目”,面向1000余名大二到大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深度职业发展探索、简历撰写及修改、面试技巧等线上课程培训以及线下实习,从而为就业赋能开新路。在实习环节,大学生们展现了超强的活力。

今年初,项目团队从若干份简历中择优选取了来自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和晋中信息学院3所高校的10位同学。他们接受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1个月的项目周期内,为一家知名企业设计夏令营创意方案,并前往上海汇报。他们依据各自专业技能,分成两个小组,互相配合,完成了策划方案。从云南昆明,到湖北武汉,再到山西晋中,3所高校的10位同学相聚上海。组员宁志鹏实现了自己出省的愿望,他还欣喜地说:“我发现职场原来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严肃和严厉。”

这,只是该项目助力青年学子的案例之一。

今年3月到4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超过百名中西部高校学生,任职“乡村运营师”,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大学生们针对“如何帮助民宿增收”“乡村运营师岗位最重要的是什么”“村游记小程序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可结合性”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探讨、策划,最后产生了10余份策划方案,助力干埝村打造乡村旅游名片。

四川大学学生李陈龙说:“受干埝村的案例启发,我在思考将来如何为家乡进行这样的规划,让家乡更美好。”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公众互动部助理主任颜俊玲介绍说,“2022公益未来·中西部青年就业支持项目”的内容包括职业发展沙龙、就业培训课程、实习体验营。项目与四川大学、宁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峡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晋中信息学院、重庆移通学院10所高校开展合作。

晋中信息学院教师董英俊告诉记者,学校共有7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活动,近400名学生坚持学完全部课程。“实施2022公益未来·中西部青年就业支持项目后,不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更注重实操。”

据了解,项目就业课程内容分为就业核心领域和就业实操能力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就业趋势与就业环境,学会职场管理,职场微环境,职场新人注意事项,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面试公众表达与面试技巧,个人品牌打造、自我管理及团队管理,宣传推广与营销;后者包括公众影响力、个人领导力、职场社交能力、品牌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行业分析能力、企业文化适应能力、自媒体能力。

一年来,共有138名学生获得实习体验的机会。较之项目初期预定的目标,完成率为138%。

项目自去年启动至今,共有2126名大学生受益,他们分别参与线上就业课程、线下职场沙龙、实习体验营等环节。与项目原定目标相比,完成率为212.6%。颜俊玲说:“我们探索出了‘捐赠支持方+高校+雇主品牌+第三方就业平台’的多方参与模式,助力青年就业成长。”

此次启动的2023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分为就业力课程培训和就业力实践活动两大板块,合作高校增加到25所,项目将为千余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力素养提升和社会实践锻炼机会,以获得更好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该项目将更大力度地支持学生到乡村进行实践锻炼。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大学生在家乡、学校周边乡村或者学校定点帮扶的项目县开展乡村实践,以组队方式参与‘一村一事’乡村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出力。”

《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09日第10版)

关键词: